文化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商业教育开始反向欧洲扩张

总部位于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雄心勃勃,该校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表示,他的一个任务是带领中国企业家到欧洲学习并分享经验,另一个任务是为中国公司培养来自全球的EMBA人才。

文化

藏家学者:连接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主任何慕文先生希望更多的亚洲收藏家能够看到通过帮助西方博物馆扩大馆藏所带来的文化交流价值。

发现全新的FT中文网

2016年6月15日,FT中文网全新改版。卡片式的设计让内容层次更加分明,全新频道“创新经济”专为创新创业者而生,大数据匹配读者最感兴趣的资讯,独家订阅属于自己的阅读内容,为桌面和移动端读者提供无与伦比的数字新闻体验。

梁井宇:日常和持久的建筑之美

中国建筑设计师梁井宇是2016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他的设计风格基于东方传统美学和生活理念,强调简朴和舍弃。他的个人作品、此次在中国城市馆参展的“回宅”,在一个小巧紧凑、去现代化的空间里,鼓励农耕时代的劳动与协作。

3D打印将重新定义文物保护

致力于保护原始建筑与艺术的盖蒂保护所,通过创立标准化的平台和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与整合。所长提姆·伟伦认为复制品是有其空间的,而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修复”的定义界限变得更加模糊。

田霏宇:中国当代艺术与政治的脱钩

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中国当代艺术评论人田霏宇(Philip Tinari)认为,市场和资本的介入,使得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与国际日益接轨。对全球语境下中国所处位置的审视,已经取代个人与权力之间的对抗,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紧张感的主要来源。

敦煌莫高窟展“惊艳”洛杉矶

“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展近日在美国洛杉矶盖蒂中心向观众开放。展览除了大批文物展示外,还重现了3个不同的等比例复制窑,分别代表了跨度一千年之久的敦煌艺术时期。

黄金:人类危险的嗜好

黄金究竟是什么?有人说它只是一种惰性金属,有人说它是炫富的工具,还有人说它是人类“金灿灿的大便”。对黄金的渴求,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的诸多战争、探索和发现。它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又被如此多人唾弃?

如何应对这六类“恶房东”?

在英国,买不起房的年轻房客们常常面对房东的刁难,租房制度也往往不利于房客。FT年轻记者威廉姆斯盘点了六类恶房东,以及对付他们的办法。

菲尔普斯:把人送上火星并非创新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大繁荣》一书作者埃德蒙•菲尔普斯教授认为,创新更多发生在个人层面,宏大的政府工程并非创新。他的研究显示,中国的创新力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但在国有经济仍占主导之际,私营企业创新仍非易事。

美术馆:宾至如归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惠特尼美术馆馆长亚当·韦恩博格希望破除任何文化上的壁垒,鼓励那些从未想过来参观美术馆的人来到这里,身处在自由的环境中,深切感受到艺术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个特权。

原研哉:四合院式的家居最理想

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把他在日本取得巨大成功的House Vision项目带到中国,起名“China House Vision 理想家”,希望探讨“家”正如何被新的技术力量和社会趋势重新定义。在他看来,高楼大厦里的家是廉价的,能住在平面的、与四邻有着亲密关系的家里,才是真正的富足。

惠特尼美术馆:把机会留给艺术家

不断发掘新一代艺术家,并以艺术家为核心是惠特尼美术馆永恒的宗旨。在馆长亚当·韦恩博格看来,艺术为人类创造新的行为方式,为探索新的社会、政治和美学思想提供了可能性。

为什么最好的芭蕾编舞都是男人?

女性在舞蹈发展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曾经涌现过一批编舞大师。可如今,最杰出的编舞却通常都是男性。英国国家芭蕾舞团4月排演新剧《她说》,邀请包括一位华人在内的女性编舞参与创作,以求突破这种隐性的行业性别歧视。

菲尔普斯:把人送上火星并非创新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大繁荣》一书作者埃德蒙•菲尔普斯教授认为,创新更多发生在个人层面,宏大的政府工程并非创新。他的研究显示,中国的创新力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但在国有经济仍占主导之际,私营企业创新仍非易事。

索瑞尔:一切都是设计,只有好坏之分

伦敦设计节创始人及主席约翰•索瑞尔爵士认为,我们身边的一切皆包含了设计,好的设计在文化和社会效益之外,也能带来经济效益。他认为中国设计产业正在飞速发展,服装设计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皮力:着重寻找中国艺术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如何在一个开放的平台和开放的体系里面解释中国艺术,成为M+未来涉及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哈迪德:让空间流动的女魔头

伊拉克出生、英国成名的当代最优秀建筑师之一扎哈•哈迪德突然辞世,震惊国际建筑设计界。她一生成就非凡,设计风格极其鲜明前卫。她的个性为人也极富争议性,因强势和坏脾气被称作建筑设计业的“女魔头”。而在FT建筑和设计评论人希思科特的回忆中,哈迪德是位热情风趣、热爱八卦的好朋友。

为何图片中的职场女性都年轻貌美?

在各种出版物和企业网站上,职业女性的形象通常都年轻貌美,展露欢欣笑容。FT专栏作家凯拉韦却认为,这是有关办公室生活的最大谎言。

M+希克展: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史

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展出了由瑞士藏家希克捐赠的1500多件中国当代艺术品,藏品涵盖时间跨度近40年。策展人皮力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打造中国当代艺术编年史,涉及文化、政治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TEFAF如何鉴别艺术品真伪

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TEFAF)每年3月份在荷兰召开,被喻为艺术界的达沃斯。TEFAF著名的艺术品鉴定程序是其为何如此特殊的原因所在。

剧院因科技而变【英文原声】

从视频投影、直播,到双声道麦克风,再到电脑生成的音乐,艺术评论家马特·特鲁曼带你领略科技给传统剧院带来的改变。

亲爱的,请听我说【台湾留守家庭系列】

春节又至。在数亿中国人背起行囊、踏上返乡路之时,我们将目光投向台湾。全球化和本地市场的局限,让前往中国大陆或其他地区工作生活的台湾人越来越多。台湾已超过百万的留守家庭,各有各的故事,却都经历着外界难以体会的挣扎。本期视频主人公邓慧升的家庭就是其中一员。这一系列由台湾《天下》杂志制作,FT中文网获得授权,将于春节期间陆续发布。

三个留守男孩的寄宿生活【台湾留守家庭系列】

台湾华兴中学的六百多位住宿生中,有一成是留守子女。本期视频采访的三位国一年级寄宿男生,分别讲述没有父母陪伴的成长经历中的酸甜苦辣。这是台湾《天下》杂志制作的“台湾留守家庭系列”第二集。

那个男人又回来了【台湾留守家庭系列】

很多在中国大陆工作的台湾爸爸,在孩子口中,都慢慢都变成了“那个男人”。本期视频主人公许沛菘在一次次归来又离去后,终于决定回到台湾,不再与家人分离。这是台湾《天下》杂志制作的“台湾留守家庭系列”第三集。

留守儿童:中国经济发展的情感负债

中国有2.7亿来自农村的城市务工者,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把孩子带在身边。6100万儿童被留守在了农村,他们要么与祖父母生活,要么就是一个人。留守儿童长大后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何种影响令人担心,官方也意识到了“让农民工在城市安家”的重要性。

女人不在家【台湾留守家庭系列】

不少优秀的台湾女性也选择离家打拼,但往往要比男性面对更多的艰辛和愧疚。本期视频采访的两位在上海工作的台湾女性,需要在事业和家庭之间作出艰难的权衡。这是台湾《天下》杂志制作的“台湾留守家庭系列”第四集。

向菊回家的内心戏

故事发生在2015年春节,保姆向菊下决心离开北京,返回位于湖北老家的向家湾。可就当假期结束时,向菊却再次踏上了重返北京的火车。一方面因为需要复查病情,另一方面也因为自己已再次淹没在了无尽的迷茫之中。

打包一个家去大陆【台湾留守家庭系列】

台湾外派雇员已超过百万,但能够真正照顾好这类员工的企业并不多。台湾友达就是其中一家。它在苏州为外派员工建造了酒店公寓式宿舍,提供各类生活服务和子女教育支持,以解外派员工的后顾之忧。这是台湾《天下》杂志制作的“台湾留守家庭系列”第五集。

来自一名城市快递员的独白

电动三轮快递车每天频繁穿梭在城区各处,已然成为了街道上独特的风景线。他们递送的包裹是中国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快递员小吴接受了FT驻北京记者的采访,他表示趁年轻在北京多赚点钱,希望以后回老家能过上好日子。

英国办公室有点酷:CBI

尽管现在有很多人创业,但更多的人还是在办公室里给别人打工,因此办公室的环境就非常重要。为英国《金融时报》写了20年职场专栏的露西•凯拉韦(Lucy Kellaway)决定亲自走进几家英国公司,了解他们的办公环境,透视他们的公司文化。这一站是给人留下传统、呆板印象的英国工商业联合会(CBI)。她有哪些发现呢?

美国“千禧世代”买房难

三分之一的美国“千禧世代”(生于1980至2000年间的人)仍在与父母同住,这个比例甚至高于2009年金融危机时。尽管美国经济正在复苏,就业也在好转,但买房甚至租房带来的经济压力仍然过大。

中国藏家专利:跳跃式出价

苏富比欧洲暨美洲亚洲艺术主席司徒河伟分享了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拍卖师经验。同时在他眼中,中国藏家是天生的艺术收藏家,不但熟悉拍卖流程,同时拥有“跳跃式出价”的竞争技巧。

日本:理应更火的旅游目的地【英文原声】

在中国人的帮助下,日本旅游火了,但热度仍不够。2015年访问日本的外国游客数量首次超过1900万,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最多,为499.38万人次,中国游客人均消费数额也最高,为约合1.6万元人民币。尽管如此,英国去年的国际游客量为3540万,几乎是日本的两倍,而法国在频繁遭受恐怖袭击后,依然是接待外国游客最多的国家。近日,FT编辑罗伯特•施里姆斯利(Robert Shrimsley)受邀游览了日本,看看他将得出何种感悟。

英国办公室有点酷:联合利华【英文原声】

露西•凯拉韦(Lucy Kellaway)继续走访英国公司的办公室,这次的目的地是联合利华(Unilever)伦敦总部。早在15年前她就拜访过这座1920年代风格的办公楼,当年里面就像个兔子窝,如今故地重游却发现大楼内部早已别有洞天。不仅处处都装饰得非常现代,免费提供水果给员工,联合利华还免费提供冰激凌,崇尚弹性劳作,每个员工一周可有两天在家办公。遗憾的是,尽管从餐厅都健身房应有尽有,这座由无数透明玻璃组成的办公室却让露西感觉“冰冷到没灵魂”。

徐冰:文字是艺术创作的核心

徐冰认为中国文化中很核心的东西,最后都和文字的视觉性是有关系的。在艺术创作的同时,他也关注中国新一代青年艺术家的动态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因为他们代表了未来。

大卫·鲍伊:以摇滚预告自己的死亡【英文原声】

有“摇滚变色龙”之称的英国摇滚巨星大卫·鲍伊本周逝世,享年69岁。就在三天前,他发布生前最后一支MV、死亡主题的《拉撒路》,在向世界隐瞒自己的癌症病情18个月后,预告了自己的死亡。鲍伊与披头士、皇后乐队并列为英国20世纪最重要的摇滚明星。他70年代就已成名,此后一直以极其多变的音乐风格、装扮甚至身份,不断重塑人们对摇滚和音乐的认知。他甚至推动了金融创新,在1997年售出5500万美元的“鲍伊债券”,担保自己25张唱片的未来收入。他影响了众多西方乐坛歌手,他的逝世让一代音乐传奇落幕。

英国办公室有点酷:CBI

尽管现在有很多人创业,但更多的人还是在办公室里给别人打工,因此办公室的环境就非常重要。为英国《金融时报》写了20年职场专栏的露西•凯拉韦(Lucy Kellaway)决定亲自走进几家英国公司,了解他们的办公环境,透视他们的公司文化。这一站是给人留下传统、呆板印象的英国工商业联合会(CBI)。她有哪些发现呢?

徐冰:中国是一个制造能量的地方

2015年, 徐冰获得由美国国务院颁发的艺术勋章,成为获得此荣誉的第二名中国艺术家。 在采访中他回忆了之前创作的三件艺术品,《凤凰》、《天书》和《鬼打墙》。由于这三件震撼的作品先后都是在中国创作的,徐冰也不禁感慨道: 中国真是一个制造能量的地方。

跟露西•凯拉韦一起回顾2015年【英文原声】

从公司管理角度来看,2015年最值得纪念的事情是通用电器、埃森哲和德勤都承认,年终绩效考核制度不仅没用,而且浪费巨大。他们或许能为跨国公司采取更为有效的管理制度做出表率。其次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全球民众都开始对退休生活表现出了向往;第三是,大众汽车事件极大地消耗了人们对公司的信任。

留守儿童:中国经济发展的情感负债

中国有2.7亿来自农村的城市务工者,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把孩子带在身边。6100万儿童被留守在了农村,他们要么与祖父母生活,要么就是一个人。留守儿童长大后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何种影响令人担心,官方也意识到了“让农民工在城市安家”的重要性。

英国皇家设计师如何装饰圣诞节?【英文原声】

每到圣诞节,很多西方家庭都会为如何装扮自己的房子而苦恼。英国《金融时报》家居版主编简·欧文带你拜访一位皇家设计师的宅邸,他专为英国富豪和名流做室内设计。

2015年FT圣诞颂歌

作为英国《金融时报》的一项传统,我们每年会邀请作曲家谱写一首圣诞颂歌。与传统颂歌相比,今年的颂歌旋律更加优美。

艺术品不应该成为投资工具

纽约佩斯画廊行政副总裁彼得·伯瑞斯对中国藏家热衷收藏西方艺术品的现象大加称赞。他认为艺术品应该用来回馈社会,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看到更多优秀的作品,而不是因为它日后会增值。

佩斯画廊:力推中国当代艺术家

近几年,佩斯画廊举办过多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个展,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在美国的“代言人”。纽约佩斯画廊行政副总裁彼得·伯瑞斯表示,他充分相信这批中国艺术家的原创性和作品质量,因此投入大量精力推广他们。

在中国经商不可不知的五大风水原则

金是白虎,木是青龙,水是玄武,火是朱雀,土是黄龙。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五行,对共产党统治下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依然适用。香港风水大师卢恒立向FT记者介绍了在中国做生意,你不可不知的五件事。

消灭“北京霾”才是中国减排棘手要务

今年的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刚开没几天,北京就被近两年来最为严重的雾霾所笼罩。生活在中国首都的人们根本不关心全球变暖,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家孩子每天呼吸什么样的空气。

中国与欧美私人博物馆有哪些不同?

在中国,私人博物馆是一个新的趋势,其往往与藏家个人结合比较紧密。而欧美私人博物馆是公立的,且管理理念是向社会进行回馈。现在中国很多的私人博物馆都在担忧这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创办人没钱了,这些博物馆今后怎么办?

亚洲当代艺术呈现井喷式发展

担任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管汪涛博士在积极筹备各种亚洲藏品展览的同时,也在规划亚洲部的扩建。他表示近五年来,发展最快的是当代艺术,从多样性和深入的程度而言,已经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版权声明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本网络视频的使用必须遵循英国《金融时报》网站(www.FT.com)的条款,我们建议您阅读条款的全部内容。您所接受的服务仅限于个人和非商业的用途。英国《金融时报》不承诺此项服务是无误差或是连续的,同时也不给予您在任何使用(权利)方面的承诺。网络视频中非英国《金融时报》人员所陈述的观点仅代表他们本人而非英国《金融时报》的观点立场,英国《金融时报》不承担由他们所表达之观点产生的任何责任。观看需Adobe Flash Player 8.0或以上版本的视频播放器。请查看与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兼容的浏览器清单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