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当地工作(至少在几年之内)而不是直接回国,对于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中东的学生而言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一方面,在国内的招聘市场上,中东的高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不如传统的英、美、加、澳等“留学大国”。另一方面,迪拜自带的“国际化”属性对于有经济实力和深造需求的留学生而言是一块跳板。金圣煊把硕士学位申请的目标瞄准了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小鱼就对于自己的本科院校QS排名靠后感到担忧,她计划在研究生阶段学习商科。李梓萁则曾经得到一位国内高校的研究员的学术发展建议,让他考虑申请英国和欧洲大陆高校的中东研究项目。
但更多的时候,未知和迷茫才是年轻人身在异乡的挑战。尤其是在一片无论是在地缘还是文化上与中国都饶有距离的土地上,不安和风险一部分来自于“信息差”。热门的留学目的地大多是欧美发达国家,相关的留学服务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市场,信息丰富易得,即便学生及其家庭缺乏出国经验,也能对这些社会的文化和制度有所了解。
相较之下,中东是“蓝海”,看似充满机遇,实则更考验迈开那第一步的勇气,以及掌握信息、识别暗礁的适应能力。小鱼在大二的时候认识了一些已经在实习和找工作的研究生,希望从已经踏入中企出海浪潮的前辈身上获得经验作为参考,他们求职的企业既包括像华为、京东等互联网大厂,也有传统石化行业。
近年来,迪拜被认为是电信诈骗活动的高风险地区之一,也造成了家长对于送孩子到中东的顾虑。梓萁的家人就一度担心中东留学是一个庞大的骗局,担心他是被骗去从事电信诈骗。有一位学生表示自己确实在打“王者荣耀”游戏的时遇到过坦白自己“从事电诈”的可疑人员。小鱼也被朋友提醒,找工作的时候要仔细甄别,避免卷入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
对于一群刚刚成年就敢于“吃螃蟹”的学生而言,更日常化的“水土不服”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语言环境、沙漠地区燥热的气候、以及宗教和文化习俗。
在迎新会上给未来的自己写的信里,让蔡雨桐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三年后的你能接受这50度的高温了吗?”她心想,十年后应该都接受不了——传闻中的迪拜“遍地是金子”,现实中的迪拜“遍地是沙子”,在体感50度的地方走20分钟,路途过半就感觉人都快融化了。
梓萁就读的沙迦大学教学方式仍遵循传统的伊斯兰价值观,校园里经常会播放清真寺古兰经的吟唱,课堂中间有透明隔板把空间分成两片,男女分开坐。一开始由于对阿拉伯语的疏离感,梓萁感觉自己融不进本地阿拉伯学生的圈子,也因此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压抑情绪。但后来校内外丰富的活动也让梓萁慢慢转变了心态,变得更加外向和适应当地的生活。
但同时,这里的年轻人在文娱消费上又是与全球化接轨的,给留学生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熟悉感:梓萁发现同校的女生们喜欢看韩剧,男生们喜欢日本动漫,商场里随处可见售卖韩流音乐偶像(Kpop Idol)专辑的音像店,不过像碧昂斯这样的欧美艺人如果在专辑封面上衣着暴露,裸露的部位会被贴纸遮盖住。
在小鱼看来,迪拜是一个特别擅长营销的城市。各种壮观的人造景点,比如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棕榈岛、七星级的帆船酒店为这座以富饶闻名的城市制造一波又一波的流量,成就其“国际化大都市”的金身。眼下,渴望逃离“内卷”的中国企业和人才像一股新的浪流,而在它们与这片机会之海融汇的过程中,注定少不了激荡与暗涌。
(文中小陈、小鱼均为化名。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yilin.yuan@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