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MBA校友故事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特别策划

复旦MBA校友故事

郑绍亮 远东宏信有限公司投融资项目经理 事业和家庭双双“华丽转身”

  坐在陆家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郑绍亮干劲十足,他现在担任远东宏信有限公司投融资项目经理,带领着一支15人的精干团队。有今天的成绩,郑绍亮将此归功于在复旦-MIT IMBA所受到的全方位的锤炼。   “在复旦MBA的学习是对自我的全面认知、剖析的过程,我用这个机会对过往进行总结,对人对事都有了新的视角和判断,我认为在复旦读MBA就是一个‘涅磐的过程’!”郑绍亮如是说。   2000年报考大学时,郑绍亮就有一个“复旦梦”,不过由于求稳的略保守心态,他还是选择了在郑州读大学,遗憾地与复旦失之臂。但“复旦情结”一直牵挂于心中。   郑绍亮坚信,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有更大的进步,和一般人在本科快毕业时才考虑前途不同,郑绍亮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之路考虑得比较早,早在刚就读本科时,他就开始思考进一步深造的模式,不过当年仍然在是本硕连读,还是先工作再学习的选择中举棋不定。   2004年大学本科毕业进入上海中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工作,担任国贸部经理,那时,他离复旦又近了一步,因为已身处同一个城市中。 到了上海之后,从事外贸工作,工作近五年时间后,郑绍亮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视野有必要扩充,才能不囿于工作的局限;另外,自己原先主要的活动重心都在郑州,工作之后,重点转移到了上海,也迫切需要在上海本地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此时,心中的复旦情结再一次被点燃,郑绍亮决定报考复旦MBA,因为复旦MBA有着良好的品牌、优异的国际排名、综合性大学的深厚底蕴,于是,在经过了紧张又充实的复习备考后,他终于在2008年成功入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BA,8年前的心愿终于了了,弥补遗憾的过程和获得的让人满意的结果让他觉得人生又有了新的目标和动力。   在复旦MBA的生活忙碌而充实,聆听名师课程、参加国际交流、结交知心朋友。表现优异的郑绍亮还没有毕业就手握好几个offer,而他也借助复旦MBA的平台,华丽转身,实现了职业转型。   回顾自己在复旦所经历的难忘的MBA学习和生活,既带来了物质上的回报,又让能力得到了升华。郑绍亮表示,在入读复旦MBA之前,收入还不错,入读的第一年,由于是全脱产学习,没有了工作,收入有了很大落差,毕业后的第一年,基本接近入读前的薪酬水平,第二年就开始上涨,达到了入读前的1.5倍,第三年继续上涨,至今工作不足五年,薪水已经翻番。虽然和有更好报酬的同学相比,这样的涨幅并不算很高,但郑绍亮自己比较知足,“毕竟还年轻,还要继续奋斗。”   郑绍亮更看重的是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升,MBA毕业后刚入职的职位是助理,一年后,就开始尝试带团队,一年半后,所带的团队规模扩大了三倍以上。   作为过来人,郑绍亮的MBA毕业生身份也让他成了一位“大忙人”,身边一直有朋友会过来请教怎样选择商学院的问题,他也会诚恳地给出自己的建议。郑绍亮的太太2013年秋季也成为了复旦MBA的学生,郑绍亮不讳言太太的行动也受到了自己的影响,郑绍亮帮太太做参谋,郑太太也比较了其他的一些MBA项目,几经权衡之后,郑太太自己最终作出郑重决定,成为复旦MBA2013级新生中的一员。既是亲密爱人,现在又成了同门,共同的理念让郑绍亮夫妇的关系更进了一层,平时讨论的共同话题也更多了。   谈及就读复旦MBA的收获,郑绍亮表示,既有“硬收益”,更有“软收益”。“硬收益”就是名校的学历让自己在职业发展上有了新平台,能够成功转行。“软收益”则是自己最看重的,“如果把自己原来的技能打99分,最后的1分一直差一口气,而在复旦MBA的经历,就是最后1分,而且这最后1分的份量很重,达到了99+1>100的效果”,郑绍亮坦言自己现在的思路更加开阔,结交到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入读商学院的直接收益不一定立竿见影,但软收益是持续增长的,并能在关键的时刻带给人惊喜。 ”郑绍亮说。 ---------------------------------- Vahab Emami WISON Engineering, BD manager 在“第二故乡”开拓新的人生

  地道的中文、流利的表达,如果不事先说明,很难想象Vahab居然来自伊朗这个具有异域风情的国家。众所周知,伊朗是一个石油大国,从伊朗到中国的游客不少,而Vahab却坚定地留在了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学习中国的管理、也学习中国的文化。   Vahab在复旦有着一年半的语言学习经历,在复旦管院还有两年的复旦-MIT IMBA学习经历。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复旦处处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如今,已经在上海定居的Vahab将这里看作他的第二个故乡,言谈中充满了别样的乡情。    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16年前,Vahab在伊朗读本科,学习机械工程专业,那时他们组建了一个团队参加机器人比赛,年龄稍长的他以领导者的身份,带领团队进行比赛。“这是我第一次发现自己在为人处世的能力方面还是有优势的。”Vahab笑道。2000年,他进入化工行业工作,积累了不少管理和营销的经验,于是在工作的同时开始自主创业。创业之初的种种挑战让他深感自己的知识有限,经验不够丰富,于是萌发了读MBA的念头。很多朋友劝Vahab读美国的MBA,但Vahab坚持来到中国:“一方面我看到了中国发展的迅速,另一方面我也非常喜欢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2007年,几乎完全不会汉语的Vahab开始了在复旦学习中文的历程。“那时候我甚至连菜单都看不懂!”他就像一个婴儿一样,牙牙学语,一切从头开始。异乡求学的日子虽然艰辛,却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就像是我的第二个故乡。走在复旦的感觉,就像走在伊朗大学时一样,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回忆。”Vahab深情地说。   一年半的语言学习之后,Vahab经过深思熟虑,选择继续在复旦攻读MBA,期待了解更多中国的教育方式和经济环境。他的梦想之旅,正式从这里起步。 探索多元文化的奥妙   2008年,Vahab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复旦MBA的学习中。当时一共有80多个学生,分为2个班级,虽然他只是5个国际生中的1个,虽然语言交流上还是有些吃力,但Vahab在这两年中过得非常开心。经历了一年半后,他已经适应了中国的文化,甚至可以很熟练地运用筷子。“而且MBA的同学们都非常友好,即使我的中文水平有所欠缺,他们都很乐于帮助我。”   让Vahab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开学典礼后的Orientation环节。Orientation是复旦MBA上一届学长为新学员策划、组织的一项大型入学向导活动,需要他们尽快组成团队进行比赛。原本对自己中文信心满满的Vahab,第一次发现他完全听不懂大家在讨论什么。这一当头棒喝让他压力倍增。在今后的MBA学习中,他开始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汉语沟通能力,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中国文化。   在Vahab看来,复旦MBA的每个老师都很有特色,不管是战略管理、还是商务沟通的课程都对他产生了莫大的启发。“我常常在课堂上‘走神’,觉得这些知识都可以被运用到我的工作中,真是太好了!”好学勤奋的Vahab还成功申请到去西班牙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参加了去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合作项目。伊朗、中国、美国、西班牙,不同文化的冲击让Vahab的世界观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拘泥于自己的一方寸土,而以更宽广的胸襟容纳更多元的观念。   作为机械工程师出身的Vahab,以前很少有与其他行业的人合作的机会,而在复旦MBA的平台上,他和医生、律师、会计乃至艺术家们一起合作,了解到了各行各业有趣有益的思维方式。通过复旦MBA的学习,他在保持自己缜密思维的同时,也学会了宏观地看待问题。“这些都是一个技术人员和一个管理人才最大的区别。”Vahab认真地表示。 全新开始的人生与事业   从复旦毕业之后,Vahab成功地进入了WISON Engineering公司担任BD manager的职位。有趣的是,当时的HR经理也是复旦MBA的校友,“这就是中国人常常讲的缘分吧!”Vahab兴奋地说。他说自己是一个很“念旧”的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碰到“复旦人”会觉得特别亲切。“复旦的确是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有着深刻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我的客户和合作者也有很多来自复旦,大家的沟通都很愉快。”   2013年的最后一天,Vahab离开了WISON Engineering公司,准备自己创业。善于规划、持之以恒的Vahab,其实刚到中国的时候就坚定了要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念头。中国与伊朗都是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对于常人来说,两国的语言和文化会成为障碍;而对于Vahab来说,这正是他的优势所在,Vahab希望成为中国和伊朗沟通的桥梁。   眼下,Vahab已经在上海定居,并且刚刚与一位中国姑娘喜结良缘。事业和婚姻都刚刚起步的他,正在一步一步稳定地发展着。他曾经在复旦外国留学生公寓住过一个学期,也曾在复旦周围度过了三年的日日夜夜,这座美丽的校园已深深镌刻在他心底。相信这份深情也将化为动力,引导他在未来创造出更为精彩的人生。 ------------------------------------------ 唐昭昭 普华永道高级经理 人生无处不挑战

  从国企能源运营到外企管理咨询,这不仅仅是企业体制的转换,更是职业思维的转换。对于唐昭昭而言,他的成功转型与他的人生态度密切相关:“我喜欢做有挑战的事情。”而除此之外,他把转型所需要的能力获得归功于复旦MBA学习:“是复旦给予了我超越的信心。”    复旦助力,成功转型   出身于工科专业并且一直从事工科行业的唐昭昭偏偏选择了复旦这样一所人文气息浓厚的学校来读MBA,对此他自己倒是觉得十分自然:“我相信换一个环境、换一种风格,这是一种挑战,更能带来别样的收获。”而结果也正如他所企盼的那样:入学前唐昭昭仅仅是对金融和咨询感兴趣、希望往这方面转型,复旦的学习帮助他较为清晰地制定了中长期目标。如今,已经毕业的他不仅顺利实现华丽转身,而且已经将MBA的收获逐步应用到工作,有了更深刻的实践体验。“可以这么说,复旦MBA让我一步步明晰了前进的方向。”   因为当初选择的是复旦国际MBA项目,也就是复旦-MIT IMBA,唐昭昭得以接触到更多元的文化、更前沿的国际思维,同时他也获得了为期半年的国外交换机会。“当时我去的是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去交换学习的时候正好经历了吉利对沃尔沃的并购。” 唐昭昭感慨地表示,瑞典人对于中国人的看法仍停留在70年代。虽然中国近几年发展变化迅猛,国际影响却是微乎其微。这让他深切地感受到了“改变”的重要性,对于自己职业和未来人生的规划也有了新的看法。“海外交换激发了我内心深处渴望挑战自我的潜能。” 唐昭昭如此说道,“以前我想要选择国内一座城市工作、生活、养老,而现在我更希望到处闯闯,让事业更上一层楼。” 将职业背景化为突出优势   从国企员工转型成为一名专业咨询顾问,这是唐昭昭在就读MBA后渐渐清晰的目标。幸运的是,复旦真的帮他实现了这个愿望。管理咨询顾问这一职位对从业者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内容多而精,庞杂而细致,对于唐昭昭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是复旦MBA所具有的国际化视野、系统性的知识培育让我受益良多,同时在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上也有重要改善。”毕业后,唐昭昭怀抱一系列实用咨询技能以及深厚的管理学基础,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自己钟情的行业,并且一路顺利地获得长足发展。从咨询顾问到咨询经理,唐昭昭仅用了一年时间。而现在,作为高级经理的他将眼光放得更为长远,曾经的挑战已被他远远地甩在身后。   进入一家外资公司,国企背景在很多人看来或许是一种短板;但在唐昭昭眼里,这反而是其优势所在。“在国企,往往会要求以一个小项目来解决所有问题,这与外资企业的直线式思维常常产生冲突,沟通起来颇具挑战。”前不久,唐昭昭凭借在复旦学到的沟通技巧、以及国企经历所赋予他的知识背景及耐心,成功完成了一个能源方面的项目。再一次接触到与“老本行”能源相关的工作,唐昭昭发现了其中的差异:“我过去所关注的只是整个公司架构中的运营这一部分,而现在,我的眼界和思维都更加多元和开阔。”   在这一项目进行的过程当中,客户公司发生了高层变更。新的企业领导者是一个重生产而轻管理的人,他认为只要生产达标,其余问题便都无关紧要。唐昭昭的国企背景也正是在这里发挥出了作用:他和负责该项目的团队专门为这一从生产部门派遣过来的总经理增加了临时的中期汇报,并且在不增加风险的基础上也增添了很多他所感兴趣的、与生产相关的内容,将生产与管理连接。经过多次沟通,这位刚开始勉强听取1小时汇报的总经理,最后愿意拿出9个小时的时间,聚集众多高层来听取该项目的诊断报告。“这一做法不仅解决了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更成功地扭转了管理者的固有想法。”唐昭昭自豪地说。    无限风光在险峰   身处咨询行业,唐昭昭的每一天、甚至时时刻刻都处在变化当中。他必须不断把握新的趋势、做出新的决策,对于这样的事业挑战,唐昭昭倍感压力,却也乐在其中。在过去的四年中,他一年仅有一个月会在公司,剩余时间都是在外出差,但他很享受这种风驰电掣般的生活。“好在咨询行业的休假比较宽松,紧张的工作之余也可以拥有悠长假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唐昭昭笑言。   在朋友们看来,生活中的唐昭昭外向而开朗,同样喜欢有一些极具挑战性的“爱好”,比如单独跑到一个穷乡僻壤去冒险。前不久,唐昭昭刚刚经历了康巴第一关死亡公路的挑战。站在山顶眺望贡嘎雪山的壮美景象,俯瞰自己一路登顶的路途,他的心中充满震撼。川藏线上每一道弯都是一道风景:“而不经历风险、不愿意冒险,就看不到这么美的风景。”或许正是这样的“不安分”态度,造就了唐昭昭现在的职业人生。挑战自我,这四个字早已被他深深铭刻在内心的每一个角落,也将引导他不断创造人生的辉煌。 ----------------------------- 陈双卯 上海复启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 赵倩 上海复启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课程总监 周颖 上海复启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执行长 致力教育,从热爱开始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不止是恋人,也可能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复启教育的创始人陈双卯、赵倩、周颖便是如此,而为他们牵线的“红娘”正是复旦-MIT IMBA项目。   公司的名称是“复启”,这其中包含了元老们的良苦用心。创业成员们不仅来自同一个项目,更在复旦MBA这个平台上发掘出自身的无限潜力。通过在校期间的一系列实践,大家最终以“复启教育——Future Rush华人青少年领袖学苑”叩开教育行业的大门。    关注教育 共同创业   2010年,毕业于复旦-麻省理工国际MBA项目的陈双卯、赵倩、周颖携手创立了上海复启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致力于培养青少年领导力。陈双卯担任市场总监,负责开拓市场;赵倩担任课程总监,常年与孩子们打交道,倾听他们的需求;周颖则担任执行长,处理公司内部纷繁复杂的事务。   在复旦MBA读书的时候,几个年轻人就一起合作过很多项目,最让人难忘的就是2009年暑假到宁夏西吉的支教活动——“我很棒”夏令营,而最让人兴奋的则是2010年复旦管院“聚劲杯”创业大赛三等奖的好成绩。这些教育上的尝试不仅放飞了他们的理想,还让他们的理想落地生根——毕业之后,他们共同成立了复启教育,为青少年提供培训、举办夏令营,致力于培养有梦想、有勇气、有担当的未来领袖。   复启教育成立之初就秉承“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公益是社会进步的方向,行公益之善,尽教育之美”的理念。在教育上,他们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ICF国际教练体系的领导力发展模式,帮助青少年在自我挖掘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并由此塑造自己的领袖气质与能力。   在公益上,2013年复启教育成立了“赋启青年发展中心”这一非营利社会组织,建立了“青年领袖成长计划”和“新公民扎根计划”两个公益项目。“青年领袖成长计划”针对大学生,举办青年领袖教练营;“新公民扎根计划”则针对流动青少年,举办软技能成长营。他们最后会以大学生教练的身份,回馈教育。   目前为止,复启教育已经为近三万名学生提供培训,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并获得了2013年度“上海青年十大公益项目”、2013年度上海十大公益项目“最受媒体关注奖”、2013年度上海市十佳创业新秀等荣誉。    结缘复旦 爱撒西吉   除了热心教育,复启的几位创业者们同样积极投身于公益。他们非常认同复旦管院所倡导的社会责任理念,愿意在企业的初创时期就做出最好的表率。“其实,我和周颖读书的时候就加入了复旦MBA爱心委员会,和大家一起力行公益,这种感觉很不一样!”赵倩高兴地表示。   2009年暑假,他共同策划了到宁夏西吉的支教活动——“我很棒”夏令营。来自复旦的志愿者们跨越千山万水,给孩子们带去了物资,带去了知识,更带去了远方的关爱。“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18个志愿者住在2间教室里,床铺是用几十张书桌拼起来的。”周颖回忆道。但大家都没有叫苦,而是身体力行,将积极的生活态度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在夏令营活动中通过演讲、互动、创意展示表达自我,学习团队精神和分工合作。   几年过去了,“我很棒”夏令营依旧薪火相传,成为了MBA爱心委员会的知名品牌和传统项目。这让赵倩和同学们深感自豪。“这次支教不仅让我们收获了深厚的友谊,还让我们真正开始关注孩子的教育。”“复启”的种子,就在对他人的奉献中不知不觉地埋下,等待日后结出丰厚的硕果。   如果说公益为创业提供了灵感,那么在复旦MBA的学习则赋予了创业巨大的前进动力。对此,周颖动情地表示:“复启教育的传承精神正如复旦Orientation的传承精神一样,这种分享、传播的理念核心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Orientation是复旦MBA上一届学长为新学员策划、组织的一项大型入学向导活动,它将复旦MBA人乐于奉献、奋发图强的“聚劲”精神代代相传。周颖参加过一次Orientation,也筹备过一次Orientation,如今她更是把复旦MBA中Orientation的传承精神运用到了复启教育的实践中。   不仅如此,三人还一致认为读书时参加的海外交流活动对他们影响颇深。“最重要的是观念的改变,”周颖说道,“让我们拥有了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职业和人生。”赵倩当时去的是巴黎,周颖到了美国UCLA,而陈双卯则去了苏黎世,不同的国度给了他们不同的文化冲击,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了他们的国际化视野。    保持初心 一路前行   和数据打交道的周颖、做HR的赵倩、来自金融行业的陈双卯,本来应该是毫无交集的三个年轻人,在复旦管院MBA相识之后,开始了一腔热血的创业之路。因为他们都不是来自教育行业,缺少一些资源的积累,创业之初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还好我们有一流的顾问!” 陈双卯笑道。他所说的“顾问”就是“聚劲杯”创业大赛总顾问、复旦大学EMBA项目学术主任的包季鸣教授。“包老师为我们公司的运营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赵倩表示,“即使在毕业之后,我们还能继续接受老师的教诲,这真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事。”   在重重困难之下,他们凭借自身的努力和老师、同学的帮助,把握住了事业发展征途中的宝贵机会。“正如我们当初选择在复旦念MBA一样,两年的时间,投入得越多,收获也就越大。做公司也是如此。” 陈双卯坦言,商业世界其实是很浮躁的,但她们愿意慢慢沉淀、慢慢积累,让时光来见证自己和企业的成长。   如今,顺利度过“生存期”的复启教育,正在逐渐步入“成长期”。不论何时,这三名最初的同学、现在的同事都会继续保持一颗初心,致力于做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机构!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令人大开眼界的时间测量新科学

在科罗拉多州没有窗户的实验室里,摆放着20台原子钟,全世界都在用它们来计时。它们几乎跟不上。

特朗普政府财政部长之争的内幕

贝森特在当选总统的宫廷内部经过激烈的影响力争夺战后获胜。

比特币和香蕉成为新的炫耀性消费品

两者都加入了无用物品的精英世界,价格越高越受欢迎。

Bluesky趁X用户流失迅速崛起,Threads未能抓住机会

在X遭遇大量用户流失之际,Meta旗下的Threads却将机会让给了只有20个员工的Bluesky。

拜登希望通过卸任前的政策突击保护自己的政治遗产不被特朗普破坏

即将离任的总统为乌克兰进行最后的推动,并寻求新的司法任命和制造业补贴。

高盛因投资北伏而损失9亿美元

这家美国银行是本周申请破产保护的瑞典电池制造商的第二大股东。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