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争论,开始建立碳市场吧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气候变化

停止争论,开始建立碳市场吧

卡尼:如果我们能就自愿碳市场的标准达成一致,并将其付诸实施,我们将获得巨大的回报。

本文作者是联合国(UN)气候行动和金融问题特使,曾任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行长

气候物理学的残酷现实是,如果世界继续沿着目前的轨迹发展,将升温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碳预算将在十年内耗尽。这使得今天的减排尤为重要,因为它们为清洁技术所需的巨额投资创造了时间,同时扩大了将此类创新商业化的视野。

自愿碳市场(VCM)可以在实现碳的时间价值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目前,自愿碳市场规模较小,全球年发行量仅为20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整合。人们对项目和购买者提出的要求的可信度、对当地和土著社区的负面影响以及信用额度的扩大是否会抑制绝对排放量的减少等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质疑。

政策制定者现在正在加紧解决这些担忧。上个月,美国政府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宣布了负责任参与自愿碳市场的原则。它正在发挥以市场为基础的解决方案的力量,建立一个支持就业、社区和增长的清洁经济。这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为了达到所需的规模,主要经济体应共同努力,建立全球一体化市场,尤其是为目前资金匮乏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大幅扩大脱碳机会。

高整合的自愿碳市场可以促进更平稳、更有效的过渡。如果设计得当,它们可以加快绝对减排的步伐。它们通过加速清洁能源的部署、提高新技术的经济性和为社会公正的转型提供资金,来促进投资。它们可以在促进亚洲从煤炭发电向清洁发电过渡所需的巨额资本,以及在各地加速以自然为基础的解决方案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

但是,除非这些市场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并遵循正确的原则,否则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有关当局必须为供应、需求和市场建立端到端的整合标准。社会整合也必须确保当地社区受益。

供应的整合确保项目提供可信的减排,否则就不会发生。为此,碳市场正在围绕由自愿碳市场整合委员会(Integrity Council for the Voluntary Carbon Market)制定的新的供应方标准进行整合,以确保信贷开发商拥有健全的治理和透明的报告,并在项目未能交付时提供补偿。这些标准需要得到第三方监测、保证和风险缓解的支持。

需求的整合意味着,投资于碳信用额度的企业不会推迟它们最有控制权的活动的去碳化。只有那些实现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和过渡计划的企业,才应该获得投资信用额度的权利。

自愿碳市场整合倡议(Voluntary Carbon Markets Integrity Initiative)已经接受了挑战,即确定企业如何在不损害其减少运营排放的积极性的情况下,利用碳信用额度实现净零转型。政策制定者必须支持和建立这些标准,同时还需要一个类似于审计师验证财务账目准确性的保证生态系统,来支持过渡计划和碳信用的使用。

市场整合对于确保公平对待参与者和发展基础设施以扩大自愿碳市场规模至关重要。全球碳市场公用事业(Global Carbon Market Utility)等创新可以加强这一点。全球碳市场公用事业在COP27上启动,将有助于确保市场具有强大的数据透明度和管理,支持标准化合同、健全的审计和核查程序以及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

如果我们做对了,我们将获得巨大的回报。碳市场每年可以为新兴市场提供数千亿美元的跨境资本流动,促进高排放资产的终结,并有助于防止亚洲产生新的煤炭。碳市场还可以为生物多样性和原住民创造大量资金,包括在亚马逊地区进行至关重要的重新造林。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不仅不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反而会帮助更多企业实现宏伟的净零碳排放目标,更快地实现去碳化。

现在正是二十国集团(G20)在美国倡议的基础上,抓紧时间创建一个全球一体化、高度整合的碳市场的时候了。不要在世界真的烧起来的时候争论不休了。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再次陷入危机的大众汽车能走上改革之路吗?

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正与工人和政界人士交战,试图渡过痛苦的电动汽车转型期。

哈里斯的另一个大选对手:通货膨胀

美国选民对高昂生活成本的不满可能决定下周谁将赢得白宫。

Lex专栏:Meta和微软通过季度理智检查

科技巨头今天吹捧真正的胜利,以证明明天的巨额投资是合理的。投资者对此是支持的,但程度有限。

FT社评:英国工党预算——雄心勃勃,前景不明

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现在必须兑现她的投资计划,否则税收还将进一步增加。

Lex专栏:大众汽车很难走出死胡同

尽管这家汽车制造商计划裁员和关闭工厂,但投资者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

安谋如何成为人工智能投资热潮中的意外赢家

这家由软银控股的英国芯片设计公司的股价在过去一年上涨了两倍。但它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