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文化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该跟贴面礼吻别了吗?

希尔:在工作中遇到人该如何问候?欧洲大陆的贴面礼习俗是否已落后于时代?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值得分析。
2019年3月21日

美国学生贷款模式亟需改变

贝尔:美国大学融资模式可以尝试“收入分成协议”,它与传统的学生贷款不同,新模式的还款因借款人的实际收入而异。
2019年3月18日

《绿皮书》:两个成年男人的再教育指南

赵潇:他们的教育过程是启发性的,而非塑造式的。他们相互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电影还暗示了教育的局限性。
2019年3月15日

风起青萍之末:从李宇春、杨超越到空难女孩

刘远举:如果人们认为贫富鸿沟不能靠努力跨越,那么,超越阶层的同情就会变少,因阶层而产生的愤怒就会更大。
2019年3月15日

从美国高校招生丑闻反观中国高校招生

王军:美国司法机构对高校招生丑闻的介入,恰恰表明纠错机制也在起作用。借此反观中国,则有更长的路要走。
2019年3月15日

《绿皮书》的中外评价差异说明了什么?

刘远举:习惯于流于浅表的正能量温情,与警惕不堪回首的历史重来导致的政治正确,正是《绿皮书》在国内大受欢迎而在国外饱受争议的原因。
2019年3月13日

昆虫灭绝是不祥预兆

阿胡贾:昆虫构成了地球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若任由昆虫数量锐减,无异于拉动触发地球环境崩溃的引线。
2019年3月8日

素食风潮造福了谁?

韦布:越来越多的人因商家鼓吹素食能拯救健康和地球而加入素食大军,可这两者都并无定论,加工食品行业倒是肯定会受益。
2019年3月1日

教育升级:新环境中的留学视角

阿朱:现今留学的意义何在?如何用中国教育反哺国际社会?第三届伦敦中英峰会上的教育专家们为此做出解答。
2019年2月25日

时尚教主“老佛爷”卡尔•拉格斐逝世

加入香奈儿30多年来,拉格斐将这个曾经奄奄一息的品牌重新打造为时尚标杆。他的工作会有人接替,但他的存在无可替代。
2019年2月21日

葛兆光:十八世纪中国的盛世危机

葛兆光:大清国运为何由盛到衰?帝国庞大疆域和复杂族群造成控制成本过大;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越来越凝固和僵化;皇权或国家权力过于集中。
2019年2月20日

我的新年期许:回归古典文明

盛洪:古典文明原则是基础且普适的人间规则,是人类文明的底线,人类近世的许多灾难,乃因现代人在解读经典时偷运私货、偏离这些原则所致。
2019年2月19日

麦克法夸尔:文革起源的探索者

许成钢:文革结束40年了,但学界的研究仍然是肤浅和有局限的。在有限的研究成果中,麦克法夸尔的贡献不可磨灭。
2019年2月14日

怀念我的导师麦克法夸尔先生

欧阳斌:2010年我负笈哈佛,当时麦克法夸尔是我的学术导师。收到通知,便应立即与导师约见。第一次见面,不免紧张。
2019年2月13日

太重要而不能倒:金融新闻的未来

本文是英国《金融时报》主编莱昂内尔•巴伯2018年11月22日在年度詹姆斯•卡梅隆纪念讲座上发表的演讲全文。
2019年2月12日

殖民地文物该不该归还?

托马斯: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欧洲博物馆归还殖民时期获得的文物。观点固然高尚,但归还文物的是非和利弊不能一概而论。
2019年2月12日

英式英语中最大的美国舶来品——“Advocating for”

斯卡平克: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在“Advocating”后面加上” for”?这个词组如何漂洋过海,并频频出现在主流媒体中?
2019年2月8日

要先学好母语,再学外语

斯卡平克: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一篇论文称,效果最好的是那些既培养学生的母语、同时又引入英文教学的学校。
2019年2月3日

为艺术当推手的香港豪门子弟

香港历来落后于纽约、伦敦或威尼斯等其他艺术中心,但近十年发展迅速。一些商界精英的后代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9年2月3日

马来西亚的族群政治将如何发展?

马岩岩:在族群关系依然敏感的社会环境中,马来西亚的各政党依然可以在种族情绪充沛的土壤中存活。
2019年2月2日

普京拉拢饶舌歌手

按照反对派领导人的说法,俄罗斯总统为了争取年轻人的支持,反戴棒球帽、玩滑板、钻研社交网络,说一些流行的话,吸电子烟。
2019年1月31日

长趋势:人类社会如何走出暴力阴影

徐瑾:人类聚集是为了发展还是为了风险?主要为了规避暴力;一个国家进入开放秩序,跨越难度超过中等收入陷阱等流行语,有三个临界条件。
2019年1月28日

《啥是佩奇》风靡中国

作为一部电影的先导片,这则短视频真实地描述了城市化与代际文化差异等社会变化对家庭的影响,引发了中国观众的共鸣。
2019年1月23日

中美价值观能否对接?——从加州大火到嫦娥奔月

王建宝:笔者相信,在未来的太空时代,中美一定能够跳出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实现价值对接和价值互补。
2019年1月11日

2018年中国文化纪事

王晓渔:来自中国大陆媒体和网站的这些文化事件,汇集成2018年中国文化微景观,可以见微知著。
2019年1月10日

米雯娟:从高中辍学到创办在线教育平台

VIPKid创始人米雯娟上学时有过并不美好的经历,但却促使她走上教育工作者的道路。17岁辍学的她说自己很有“街头智慧”。
2018年5月4日

与FT共进下午茶:厨娘米歇尔

有“中国高端时尚餐饮开创者”之称的澳大利亚女餐厅主米歇尔•加诺特,向FT讲述她跨越三十年、三座城的中国故事。
2017年11月27日

伊万卡•特朗普:“我不会被噪音分心”

伊万卡•特朗普9岁时遭遇父母离异,那段经历让她形成极好的心理素质,使如今身为第一千金的她能够坚强应对白宫现实。
2017年10月16日

与FT共进下午茶:DVF品牌创始人黛安•冯芙丝汀宝

曾是德国王妃,后嫁给商界大亨,她因设计一袭裹身裙被称为可可•香奈儿后最具号召力的女设计师。她给女性的建议是:学会与自己和平共处。
2017年10月9日

与FT共进下午茶:郝景芳

《北京折叠》的作者希望,北京能够允许人口更自由进出。通过控制供给强迫人们离开北京,不现实也不正确。
2017年4月10日
|‹上一页‹‹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